新闻资讯 分类>>

虎文化在佛教

2022-03-09
浏览:1091 次
返回列表

      中国佛教虎文化的内容丰富,在文献资料及民间传说中,不少涉及佛教的高僧事迹、宗教思想、文学艺术等等,都与“虎”相联系。中国佛教继承了印度佛教中“虎”的宗教文化。敦煌莫高窟128窟、254窟的壁画都在显著的位置描绘了萨埵那太子的本生故事。中国佛教历史上也有不少“以身饲虎”的故事。《高僧传·释昙称传》记载:“宋初彭城驾山下虎灾,村人遇害,日有一两。称乃谓村人曰:虎若食我,灾必当消。村人苦谏不从,既于是夜,独坐草中,咒愿曰:以我此身,充汝饥渴,令汝从今息怨害意,未来当得无上法食。村人知其意正,各泣拜而还。至四更中,闻虎取称,村人遂至南山,啖身都尽,唯有头在,因葬而起塔。”僧人以身饲虎充满着佛教的慈悲精神,尽管如此,在包括僧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看来,“以身饲虎”过于极端而不够现实。

       依人情而论,包括僧人在内的各色人等不能为虎所噬;依戒律而论,僧人也不能简单地杀虎。中国佛教中流传更多的是禅师、法师伏虎、驯虎之类的故事。其中最著名的伏虎故事应该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罗汉宾头卢尊者,因以饭菜长期饲养寺门外的一猛虎,最后将猛虎收伏,被称为伏虎罗汉。在中国佛教中,“伏虎罗汉”不胜枚举。《高僧传·耆域传》中就记载有此类故事:西晋时,天竺僧耆域在襄阳渡江时,“前行见两虎,虎弭耳掉尾,域以手摩其头,虎下道而去”。在伏虎、驯虎的基础上,更有大量佛僧与虎和谐相处的“事迹”。唐贞元年间,禅僧大颠于潮州牛岩立精舍,又于西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,出入有猛虎相随;唐大中年间,天竺僧智亮与其师慈感结庐泉州戴云山,“不火累一月。堆豗独坐,虎驯其侧”;民国年间著名的“伏虎和尚”广钦法师,在泉州清源山碧霄岩穴居苦修十三载,朝夕与猛虎相处。

      不少中国佛教虎故事中,高僧用法术驯服虎后,对虎演说佛法,而虎竟也修禅学法。《续高僧传·隋慧日内道场释慧越传》记载,释慧越“住罗浮山中,聚众业禅,有闻南越。性多泛爱慈救苍生。栖顿幽阻虎豹无扰,曾有群兽来前。因为说法,虎遂以头枕膝,越便捋其须面,情无所畏。众咸睹之以为异伦也”。虎也常常成为护持佛教的力量。庐山东林寺自隋唐以来流行的“虎溪三笑”的故事就是典型的说明:东晋时,诗人陶渊明与道士陆静修常结伴到东林寺与高僧慧远谈经说道。每次陶陆来访后,慧远送客不过寺前的虎溪(虎守之溪),过溪则虎鸣。一次慧远送客,谈话间不觉过溪,虎遂啸鸣,三人因之相视大笑。《广信府志·旧邑志》记载:五代时期“扣冰古佛”结庵江西铅山县鹅湖山将军岩时,有“二虎侍侧”,引发周边民众信奉。

       此外,我国境内无数的虎溪、虎泉、虎洞、虎岩、虎寺,大都与佛教伏虎以及虎护持佛教相关。以虎命名的佛寺就有:杭州西湖虎跑定慧寺,四川峨眉山伏虎寺、安徽庐江伏虎寺、河北怀安虎卧寺、河南宜阳虎头寺,等等。

       中国佛教艺术因此也有相当丰富的伏虎文化内容。宁夏贺兰山山嘴沟壁画有西夏的“伏虎罗汉”,新疆吐鲁番地区有精美异常的“镏金弥勒坐虎图”。“佛画”“禅画”以虎为题材更是不少,如《仙释驯虎》《丰干骑虎》《罗汉伏虎》等。其中蜀僧石格于北宋乾德元年(963年)所画《二祖调心图》:慧可(禅宗二祖)、丰干二位禅宗大师调心,丰干伏于温顺的老虎身上,佛家调伏虎心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。《僧稠降虎图》常常被绘制在宋代磁州窑日用品上。南宋释法常,擅长画虎,有《虎图》传世。元人的《四睡图》中丰干、寒山、拾得三个僧人凭虎而睡。明代的戴进画有《罗汉伏虎图》,清代丁云鹏画有《伏虎罗汉图》,清朝时“罗汉伏虎”是陶瓷和木雕、泥塑的重要题材。即使是在当代,“禅法(禅师)伏虎”,依然是美术界的一个常用题材。
      中国佛教虎文化的形成,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渊源于古印度佛教文化,但更是基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,形成了中国的特色,深刻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事实。虎乃威猛之兽,号为“山兽之君”“百兽之长”。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不少地域森林植被保持得较好,虎患较为严重。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,僧人又多栖息于山林,虎对包括僧侣在内的山中之民的生命安全无疑是一种威胁。佛教徒开拓山中丛林的过程,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与虎豹豺狼相争相处的过程。僧侣对虎充满着敬畏,甚至不免被虎所吞噬,但也有了比较丰富的处理虎患问题的经验。无论是“饲虎”,还是“伏虎”“驯虎”,都是僧徒的一种生活情态。因此,僧徒较为自然地产生了借助佛法神通降伏老虎,使老虎与之和谐相处,甚至将虎改造为护持佛法工具的思想。
      在中国文化中,虎具有特殊性,既作为图腾神,也作为民俗神灵吉祥物,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虎文化。虎既是力量、无畏和军事实力的象征,又代表着正义、忠义、孝道,代表着吉祥、财富。甚至本性凶残的虎,还被赋予了“仁义”的品格。唐储光羲《猛虎词》云:“寒亦不忧雪,饥亦不食人。人肉岂不甘,所恶伤明神。”佛教要传播、发展,自然需要借助中国本土文化,吸收了中国本土文化中崇虎、役虎、与虎和谐相处等思想。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是佛教中国化、世俗化、民间化的表现,体现出中国佛教文化的宗教性和人文精神。弘福佛具虎年虔诚奉上“匠心贡台”!



搜索